(脱贫先锋)独臂撑起幸福天

发布时间:2017-12-01 18:27:00|  来源:38365365备用网址

  (脱贫先锋)独臂撑起幸福天

  全媒体记者 严鹏 赵盛迷 通讯员 吴佳

  深秋来,乍寒起,弯弯山路,绕行雾间。

  “莫小看这树林,里面遍地都是‘宝贝’喽。”11月26日,在恩施市新塘乡保水溪村白岩组,贫困户唐玉林正在巡视自家牛场。

  “走,带你们去看看我的新牛场。”跟着唐玉林,来到新修的养牛场,左右两排,总共十间牛舍,“小牛和母牛都在这里‘享福’,大点的都出去放风了。”

  “这好的时代,这好的政策,只要努力点儿,脱贫没问题。”想起养牛经历,唐玉林感叹遇见好机遇。

  1998年3月,25岁的唐玉林在意外事故中失去右臂,给本不富裕的家庭蒙上阴影。

  “一个大男人,正是挣钱的年龄,却失去右手,想死的念头都有了。”讲起那段煎熬的日子,唐玉林至今都无法忘怀。

  “死还是不行,那就要干点事情出来。”在家里鼓励下,逐渐走出阴影的唐玉林想到了搞养殖。

  2014年,唐玉林“扯账”凑齐8万元购进了13头牛,“那晚他对我说,这辈子‘起水’就靠这些牛了。”讲起买牛,妻子王学翠笑着说。

  放牛、割草、除粪,唐玉林克服行动诸多不便,为牛提供最好“服务”。“他这伤口变天就疼,我劝他少做点事,倔脾气就不听。”心疼丈夫的王学翠劝不住唐玉林。

  “疼归疼,事要做,我可不想老顶着贫困户的‘帽子’。”一心想脱贫的唐玉林继续扩大规模。

  “政策好,搞事国家在支持你,有信心。”2015年,唐玉林成功申请贫困户创业贷款15万元,同年购进5头牛,并申请成立家庭农场,拥有25头牛。

  现有牛舍无法满足规模扩大需求,2015年,唐玉林开始建设牛圈,并扩大放养的山林面积。

  “租了400亩荒山,建了1000多平米的牛场,前前后后花了10多万。”2016年,唐玉林家庭农场的养牛数量达到30头。

  “数量一多,养牛就要靠技术了,我的老办法失效了。”一直自诩为“土专家”的唐玉林,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网上学习、拜师学艺、看书自学,还参加恩施市肉牛养殖培训班,“土专家”成了远近闻名的新能手。

  “再给你们看看另外一个宝贝。”唐玉林顺手挖起一堆土,从里面刨出一个树根,“这就是牛膝草,很值钱啊。”

  2016年,唐玉林意外了解这种“宝贝”,同年花了3万元购入30万根牛膝草种苗,种植规模达50亩。

  “今年就可以挖了,产值大约10万元。”捡到宝贝的唐玉林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行情好,准备种200亩。”

  药材和养殖并行,2017年,唐玉林购入5头牛,养殖规模达到40多头。

  “经济压力确实很大,只进不出,幸好有国家政策支持啊。”2017年3月,唐玉林再次申请扶贫贷款20万元,为他的养殖提供加强后盾,“明年开始出售牛肉,大概可以卖20万吧。”

  “听别人说山东黄牛可以,明年准备购买20头。”不满足的唐玉林坚持自己的路子,未来三年,他准备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纯收入达到40万。

  “辛苦怕什么,只要能脱贫致富,何乐而不为呢?”唐玉林还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20户农户一起养牛,共同致富。

  记者手记:突遇停电,在昏暗下和唐玉林谈起了“养牛经”,断臂之痛和养牛失败并未击倒这个淳朴的大山汉子,他用坚强书写一个贫困户立志脱贫致富的故事,也向世人展示了脱贫并非难事。

  告别唐玉林,黑暗已经入深,车子盘行山路之间,记者想到了一句话: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内心动力至关重要。打破“思想桎梏”,拔掉“思想穷根”,克服“等靠要”思想,脱贫致富不是梦。

(值班总编:滕义 编审:廖康庄 编辑:李晋升)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