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先锋)崔以志:申请去掉贫困户‘帽子’
全媒体记者 严鹏 通讯员 刘俊锋
夫妇两人正在查看猪仔
养猪类的书籍也是他的“宝贝”
老崔正在整理姜,为明年发展做准备
辛苦在大手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
晨光耀大地,万物皆入仓。
“趁天气,把这路弄点石子填哈,好走些。”11月9日,在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村,55岁的贫困户崔以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路是自己出钱出力搞的,政府尽力帮扶你,自己也要上进,不能老依靠政府。”沿着水泥路,记者和崔以志扯起了“家常”。
“两间土墙屋,房顶盖草,煮猪食都在堂屋里,那时就希望不愁吃不愁穿。”落座的崔以志道出了自己第一个梦想。
“只要有梦想,努力过后不后悔。”崔以志离家时,父亲的话为他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追梦而行,15岁的崔以志开始拜师学艺之路,从泥瓦匠起步,南下北上,修理、建筑、装潢行行都涉足。
“文化浅了,没有挣到钱,回来‘一穷二白’,还欠了2万元账。”说起打工经历,一心想摆脱贫困的崔以志深有感触。
2012年,回家的崔以志四处打工补贴家用,摩托车成了他风来雨去的座驾。
“虽欠账,但内心很想做点事,力争不做‘贫困户’。”2014年,一心想搞养殖的崔以志凑齐1万元,建起四间猪舍。
“猪圈搞好了,没有钱买猪,看来这事儿又要黄了。”困难阻挡成功步伐,也激起了崔以志内心的倔强:一定要搞成功。
2015年,在村干部政策宣传和帮助下,他申请了三万元的“贫困户特惠贷”。
“没想到还能贷款,几天就得到钱了。”拿到钱的崔以志还清2万元“老账”,而剩下的1万元成了他“起水”的资本。
2015年12月,崔以志用1万元购进13头仔猪,“很冒险的一手,搞不好就喝西北风了。”
“那就是当宝贝一样,伺候的像上大人。”妻子柯友玉笑呵呵说,2016年,崔以志的“宝贝”为他带来了2万元的收入,他的“座驾”也换成了一辆三轮车。
“第一桶金”“刺激”着崔以志的“野心”,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强。
2016年6月,他扩大养殖规模,凑齐4万元购进40多只猪仔和母猪,同年底,规模扩大到100多头。
看准市场的崔以志继续出栏肥猪,他迎来了人生的大丰收,2016年共收入19万多元。
“要相信梦想的力量,成功在脚下。”筑梦成功的崔以志未停下前进的脚步,2017年,崔以志的养殖实现纯利8万多元。
“老崔啊,两个字,勤快。”村干部崔波竖起了大拇指,他打心底佩服崔以志的干劲儿,“挖完3万多斤苕,打完4000斤稻谷,收完2000斤包谷,这两个人真厉害。”
“这么好的时代,只要勤快点,脱贫不是问题。”除了养殖,崔以志闲时去采茶搬砖,“今年打工搞了3万多。”
“十九大开幕,我们专门‘放假’看习总书记的讲话。”崔以志感叹新时代给了他成功的机遇,“看了十九大,越来越有信心了。”
说起未来的打算,崔以志的计划很简单,“向组织申请去掉贫困户‘帽子’,继续搞养殖,带动周边老百姓一起致富。”
“到时候去买个四个轮子的‘座驾’,带着老婆去外面看看。”崔以志说出了自己第二个梦想。
记者手记:采访结束后,跟随老崔看完了他的农场,干净整洁有序是最大的感受,而老崔滔滔不绝的“养猪经”让人深有感触。
梦想变成现实,虽事在人为,但实属不易,如果加上勤劳,梦想就变得很近,老崔从未忘记梦想,在筑梦路上不放弃不抛弃,久久为功,成功势在必行。
当他说要申请去掉贫困户的“帽子”时,心中很震惊,当下,少部分人因贫困户而高兴,为得到贫困户“挤破了头”时,他却明白“脱贫才是最光荣的”,让我们为如老崔一样的“脱贫先锋”鼓掌,为他们点赞。
(值班总编:瞿照坤 编审:程玲 编辑: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