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十大行动打造500亿产值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林芳
“这里有好吃的、好玩儿的,更能领略独具特色的土苗文化、习俗,不虚此行。”又是一个周末,恩施土家女儿城迎来一波又一波客人。
打糍粑、跳摆手舞、火塘赛歌、狮王表演、西兰卡普……女儿城丰富的民俗文化给游客带来众多体验乐趣。
恩施市按照“全域规划、严控资源、招引大商、联动推进”的总要求,紧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三大目标,推进思想统一、旅游扶贫和景区提升、产业融合和升级、交通突破、厕所革命、促销创新、旅游城镇建设、旅游招商、服务升级、综合监管“十大”行动,协同实施双百亿元投资项目,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2019年,与全州一道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生态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群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030年,建成生态文化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目标既定,乘势而上。《恩施市全域旅游规划》《恩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和《恩施市生态文化产业集群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台。
在未来三年,每年重点支持建设3个以上旅游扶贫示范村,完成1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打响恩施旅游扶贫金字招牌;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全面提升,重点实施恩施大峡谷“5A+”行动,依托核心景区发展生态观光、避暑度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旅游综合体,形成国际化知名品牌。
景区建设高歌猛进,旅游配套日益完善。恩施市积极推进市内所有通往4A级及以上景区公路达标建设,建设一条以上快进慢游生态示范旅游公路,1个通用航空机场。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推进厕所革命行动。
以旅游景区的理念和标准,推进“旅游+城镇化”,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恩施城区,支持和指导乡镇办按照A级景区标准打造集镇,抓好州城“一江一古城”和“清江12景”建设,加快白杨坪、沐抚等特色小镇建设。
融合升级,破解季节性旅游。该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文化等产业与旅游融合行动,讲好恩施故事,利用文保单位和非遗名单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推进具有恩施特色的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同时,在民族文化进酒店进民宿、民族歌舞剧目、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生产、特色民族村寨样板建设等方面着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盛家坝乡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三岔“土豆花儿开”、太阳河“十大拐”自行车赛……实施“旅游+”和“+旅游”,恩施市促进“农旅”“工旅” “体旅”“康旅”“商旅”、“药旅”等深度融合,推动观光旅游向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酒香仍需勤吆喝。恩施市继续按照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游客认同的思路,升华旅游形象口号,全市总动员,从国内到海外,加强生态文化旅游节、硒博会、女儿会、恩施故事会等目的地营销。
青云崖旅游度假区、大峡谷地面缆车、鹿院坪景区加快推进,大峡谷、大清江、梭布垭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按照“守住生态底线、突出择商选资、补齐产业短板”的思路,恩施市抓旅游招商,支持现有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收入过亿元、纳税过5000万元的旅游龙头企业。
让游客玩的开心、住的舒心、游的安心。恩施市推进服务升级行动,建设恩施智慧旅游体系,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管理、营销、服务三位一体。推进综合监管行动,坚持多规合一,坚持依法治旅。
(值班总编:瞿照坤 编审:程玲 编辑:李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