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恩施市工业经济集聚效应凸显

发布时间:2016-01-21 11:26:00|  来源:38365365备用网址

开放的效应——恩施市工业经济集聚效应凸显
记者 沈宏臣 通讯员 罗大鹏

长源轴承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对轴承进行分选、比对。

创偲诺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电器原件。

  2015年12月29日,天寓建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着切割、打磨、搬运建筑石材,一片繁忙。公司2014年7月正式投产,生产的环保型石材产品远销州内外,年产值2000余万元。

  “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恩施市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集绿原则,以点带面,着力整合提升以开发区为重点的各类园区的发展规模。

   恩施市以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科技创新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如今,该市农产品加工园主干道金子大道全线已打通,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跟农产品加工园一样,六角亭生态工业园、龙凤低碳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在内的“三园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竞相发展。

  招商引资与“筑巢引凤”并重,骨干项目建设与鼓励全民创业并举,该市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烟草等产业集群发展。

  富硒绿色食品、水电能源、矿产建材、医药化工、机电制造及烟草等企业逐步集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富硒绿色食品产业连续7年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

  电子设备制造企业达8家,信息服务企业达10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5家,优势骨干企业地位日益突出,总产值完成8.2亿元。

  与之相应,山寨皮革、腾龙水泥、长源轴承、创偲诺、景泰建材等10多个项目先后竣工投产,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企业落户开通“绿色通道”,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2014年,该市出台实施《鼓励科技创新的十条意见》,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备案企业6家、省认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国家专利391件。

  翔奥电力、亚太电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慧聚太阳能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进入区域性柜台市场企业达到6家。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该市树立绿色、生态理念,以推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将科技创新要素不断向产业、企业聚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创新主体结构优化计划,助力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思乐集团、巨鑫农业等4家龙头企业,组建富硒绿色畜牧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和恩施玉露富硒绿色茶叶校企合作中心,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该市去年实现信息产业总产值7.5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信息内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到28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4亿元。

  2014年,“施洲”酒投产入市,长源轴承“退城进园”项目完成建设,景泰建材、创偲诺电器建成投产,腾龙水泥、山寨皮革等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5亿元。

  恩施卷烟厂、烟叶复烤厂等21个新建项目有序推进,思乐集团、正虹饲料、硒茶产业园等12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

  “新设备在投入之后,产品质量有质的跨越,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企业开发高端市场领域增强了后劲。”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建介绍,企业技改完成后,产品进一步升级增效。

  去年2月,好又多商贸公司成为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全州首家企业。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恩施市抓住市场主体中最活跃的“牛鼻子”,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培植壮大规模以上企业,提高竞争力。

  该市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项目落地投产,充分发挥富硒资源、茶叶、烟草、畜牧等产业优势,建成产值达10至50亿的工业龙头企业、产值过100亿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同时,恩施市鼓励支持“个转企”并实现“进限”升级,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企业在恩施市组建独立法人企业,并实现集中收银、规范管理,鼓励商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恩施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出口备案企业113家,金贝嘉天然农业、盛硒健康科技等6家企业进入“四板市场”。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效益稳步提高,201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7亿元(全口径),年均增长11%。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0.6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1亿元,年均增长11%。规模企业产值由2010年的5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亿元,年均增长14%。

  “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项目78个,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0.93亿元。

  5年来,该市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2015年末达到80户。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集群已显雏形,多元化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值班总编:滕义 责任编辑:程玲)

42c99f123b87c90222d69cb5eb35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