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里 去撷取“抗战文化”果实
在秋天里,去撷取“抗战文化”果实
——湖北省关工委“湖北联中”教育及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组到恩施调研“抗战文化”
通讯员 袁作森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这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员用行动写出的豪迈诗篇。近日,秋雨丝丝,细语绵绵。湖北省关工委及湖北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下的“抗战时期湖北联中教育及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组来到恩施,带着情感,携着责任,进行寻访调研,搜寻抗战时期湖北联中在恩施的教育历史及时代价值。
笔者参加了在市教育局六楼会议室设置的“话心声”、“聊心坎”、“寻历史”、“深教育”、“摘文果”“推传承”的调研座谈会,目睹了课题组老教授们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的容颜;细听了专家们推心置腹、语期众行的询解;感受了教育人责任扛肩、文化浸肺的情怀。所见所闻所感直抵心田那份雨露般的渴求与义务交织:“岁月稀释不了岁月的文化传承,距离分离不开华夏儿女的爱国心,风雨挡不住神州巨龙的崛起,山河拦不断我们自强不息的信念。”
了解历史——湖北联中追根
课题组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为了抢救战区学校,保存湖北教育的基础,将湖北战区各类公私立中等学校合并,组建“湖北联中”,统一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各县。这是抗战时期湖北中等教育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和战略调整,也是湖北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根据《湖北省公私立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设立办法》的规定,新设立的联合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学校”,由省主席陈诚兼任校长,省教育厅长陈剑惰任副校长。
课题组老教授们通过实地参观、采访、听汇报、阅教育志等形式寻访湖北联中在恩施的教育历史价值,搜寻恩施“抗战文化”,了解恩施传承“抗战文化”行动。
细化回忆——抗战文化溯源
2015年4月15日,恩施抗战文化陈列馆开建,文物维修、史料征集、筹备布展同步展开。恩施市政府将六角亭公园街原县委办公楼旧址整体划转市文物局,拟将其建成抗战文化展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时期,恩施是湖北省战时省会、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也是陪都重庆门户,抗战大后方,前沿指挥中心。在全国抗战中,恩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鄂西特委是中共在湖北的省级领导机关,驻恩施,直属中共南方局,辖恩施8县及兴山、秭归和宜昌部分地区,期间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恩施成为中共领导战时湖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恩施曾作为战时湖北省临时省会和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时间长达七年,使这里成为当时湖北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据统计,分布在恩施州的抗战文化遗迹、遗址有数十处之多,其中大部分在恩施市。据《恩施市抗战文物分类目录》记载,已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文物有五处,分别为叶挺囚居旧址、何功伟烈士就义旧址、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洋湾医院、陈诚公馆及复楚亭碑。另有饶氏故居、湖北省建设厅遗址、湖北省教育厅遗址、湖北省民政厅遗址、中美空军招待所旧址等9处可列入政府登记公布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还有湖北省医学院旧址、湖北省农学院旧址、湖北省工学院旧址等15处可树立标志说明的抗战文物遗址。除恩施市外,恩施州还有中共建始县委机关旧址、中共来凤中心县委驻址、来凤妇女夜校、位于建始三里坝的六高中共地下党活动遗址、位于宣恩椿木营晒坪的“不共戴天”石刻、位于利川团堡石龙寺外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等。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征用不少民房作省政府机关办公之用,当时恩施最大的几处宅院,如赖家大屋、艾氏祠堂等,成为了湖北省建设厅、民政厅、财政厅的办公用房。
随着恩施成为战时湖北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这里还成为省内外各类爱国人士汇集的文化中心。汇集到这里的爱国人士,有真诚爱国的学者名流,有矢志抗日的仁人志士,有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青年,其中著名的有两度入施囚居的北伐名将叶挺,有知名教育家、书法家沈肇年,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的周小燕,有时任国立湖北师范教育学院音乐教授的乐坛奇才夏之秋等。他们在恩施留下了不少精神文化财富。
恩施在抗战时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我们留下了大批抗战文化资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这里就相继建成了“清江桥”、“陈诚公馆”等时代特点很强的代表性建筑;战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教,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料;这里的碑石亭塔,都铭刻着抗日英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
耕种未来——革命传统承继
78年前,正是如火如荼的抗日运动时期,为推动中国南方湘、鄂西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中国南方湘、鄂西特委机关在这里建立。当年,湘、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宣传部长马识途、妇女部长刘慧馨就在这里运筹、组织和指挥湘、鄂西地下党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湘、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妇女部长刘慧馨相继被捕,关押在恩施老城北郊的方家坝集中营。在狱中,何功伟、刘慧馨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刑场上,他俩大义凛然,表现出宁死不屈的革命气概。当年的11月17日这天,何功伟、刘慧馨两位同志惨遭杀害,一位年仅26岁,一位刚满27岁。
市教育局副局长肖英谷在调研座谈会上介绍,近年来,恩施市各学校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撒播振兴灵魂的种子。注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恩施市桂花园小学留存了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抗战时期学校编写的《校歌》、学习教材和抗日宣传标语等历史文献,此外,还通过举办校史讲座,邀请在校学习工作过的老职工、老校友作校史报告。每年开展“寻访抗战遗址、踏遍英烈足迹”主题德育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洗礼心智,珍惜生活。
恩施市实验小学每年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别到烈士陵园、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鄂西特委旧址纪念馆、方家坝何功伟、刘慧馨烈士墓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踏寻革命前辈足迹,来到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寄托哀思,重温入队誓词,聆听先烈事迹,走近革命先辈,学习先烈革命精神,让“飞翔”之光永远闪耀。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以“和美”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高品位创新学校管理,领航师生发展。回望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和美”成了这所崭新学校鲜活的灵魂。该校校长田祥珍说:“我校‘和美’教育立足振奋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情怀,将抗战时期故事融入到民族教育中去。让全校师生不忘历史,耕种未来,怀揣中国的灵魂,蕴藏世界的眼光。”
寻踪抗战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撷取文化果实,驶向美丽明天……
时光飞逝,也许历史的容貌早已随岁月淡去,也许石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但是那些记忆一直镌刻在人们心里、脑海里,永不会磨灭,还有那民族魂、中国梦,正一点一点清晰起来。